文丨中童传媒记者 玄铠
在很多连锁企业痴迷版图速度的当下,母爱e百董事长杜荣周团队却将全部注意力压在省域密度。母爱e百近三百家的布局、千店十年的规划,并不是单纯的地图野心,而是一种效率野心:在同一省域中,把供给、训练、履约、内容与口碑做到复利叠加。
图左:母爱e百董事长杜荣周;右:中童传媒联合创始人兼研究院院长高冬梅
省域密度:从速度到效率的转向
“我们不跨区烧边界,要把河南做透。”杜荣周一开口,就点出了核心逻辑。对他们而言,单省的网络密度比跨省的速度更有价值。当网络足够密集时,省域内的议价能力、补货效率与到店转化会形成协同,边际门店的盈亏线也随之整体抬高。
三元商品结构:发动机般的驱动力
谈到商品,杜荣周把母爱e百的体系拆分成三类角色:自有品牌、定制品和流量品。三者并不是简单的陈列配比,而是像发动机中的零件一样,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。
展开剩余79%流量品负责获客,自有品牌沉淀利润,定制品用来建立差异化心智。当前,自有品牌的占比大约在10%左右,中期目标是提升至三分之一。他们首先在高毛利、低敏感度的棉品、营养和洗护类目发力,逐渐形成设计与生产能力。在用品方面,母爱e百选择了标准款,刻意避开短暂爆红的网红赛道,转向理性而稳定的消费标准。
当这种三元结构能够根据地区、人群和淡旺季动态调节时,毛利和客单价的波动就具备了自我修复的能力。
五感门店:把专业变成场景证据
对于门店的升级,他并没有停留在装修或陈列层面,而是提出了五感概念。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触觉和味觉共同构成一种沉浸式的消费体验,让顾客在现场就能触摸到专业。
视觉上的动线与层次陈列,听觉上的声场分区,嗅觉上的清洁与棉品气味,触觉上的材质体验台,以及味觉上的零辅食试吃。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,不再是口头建议,而是可以被触摸、嗅闻和品尝的场景证据。
从选址到设计,从陈列到服务流程,母爱e百正在通过系统化升级,让首次进店的不确定性被沉浸式体验大幅降低。“专业不是挂在嘴上的,而是顾客在现场能真切感受到的。”杜荣周强调。
合作伙伴的唯一性:确定性换取信任
在合作关系上,母爱e百坚持一个清晰的原则:合作门店要保持唯一性。他相信,只有在统一的门头与品牌心智下,信任才能真正建立,长期共建才有意义。
一个门头不挂多个品牌,避免消费者心智稀释。同时,他们强调这是双向选择、长期共建的过程。团队会根据门店需求,提供直播培训、社群运营、门店升级和供应链支持等赋能,帮助伙伴打牢经营底座。
三条底线:守住确定性
无论市场如何波动,母爱e百始终有几条坚决不越的底线。即时零售、跨区扩张、自有品牌,这三方面的选择都体现了他们对利润红线、组织节奏和顾客信任的坚守。
即时零售可以做,但不能被做。当平台佣金和履约成本触及阈值时,他们会立即切换到“店配+社群预售+同城自配送”的组合模式,避免规模越大亏损越深。
跨区扩张设有天然闸门。在团队经验与中台能力尚未成熟之前,他们坚决不跨区域,而是先把省域的运营、训练和供应体系磨到位。
自有品牌不做噱头,只做标准。比如在用品自有品牌上,他们一直坚持自己的路线,以稳定材质、稳定工艺和稳定价格带,给顾客确定性的选择和可复购的理由。
两大系统:增长与供给的闭环
增长和供给,是杜荣周反复强调的两个关键词。在他看来,只有让内容、门店和顾客形成转化闭环,同时让采购、自有品牌和定制品建立供给闭环,企业的发展才具备真正的确定性。
增长方面,并不追求爆款,而是追求店域的精准匹配。一店一号承接到店导流,区域号构建省域心智,直播脚本围绕问题、方案、见证展开,让顾问式服务在线化。所有内容最终落点,都是五感门店的体验接口,形成线上信任、线下证据、现场决策的闭环。
供给方面,他们希望通过联合采购与区域代理机制,获取更优供价与更稳定交付。自有品牌成为利润蓄水池,定制品则构建不可比价的差异化护城河。三者结合,形成前端洞察、中台开发、后端履约的完整闭环。
千店路径:从密度打底到外延复制
规划千店,母爱e百也没有急于求成,而是分为三个阶段推进。先把省域密度打牢,再通过中台固化组织,最后才是外延复制。每一步都有清晰的目标和检验标准。
第一阶段:以省会、地市、县域的放射状布点,形成2小时补货半径。自有品牌提升至约20%,并通过大学生储备店长的90天轮岗+门店三账训练把经营意识下沉到一线。
第二阶段:建立商品、运营、内容三中台,让门店专注于顾客经营和场景执行;深化省域定制权,打造差异化护城墙;五感门店升级到2.0,把热区停留、试吃转化、触摸体验等纳入门店KPI。
第三阶段:以省域模型为单位,向周边市场复制,先输出供给与训练,再输出品牌与系统。千店不以数量为考核,而以复刻效率与单店现金流质量作为终极指标。
一线细节:抠结果的执着
如果说战略决定了方向,那么细节决定了结果。无论是直播的转化率、社群的问题沉淀,还是自有品牌的工位化操作,他们都在不断复盘和修正,力求把结果抠到最优。
直播不是比重,而是转化率,每周都会复盘问题、方案、见证三段的掉线点,优先修复见证不足带来的犹豫。社群也不仅仅是发券,而是把高频问题沉淀成店内体验脚本,让五感场景来承接解答。
在自有品牌上,把流程工位化,让采购、品控与门店三端围绕同一份标准清单协作,减少沟通和解释成本。伙伴唯一性也不是口号,而是通过统一门头心智、统一价带和统一赠品策略,来降低社媒比价对现场成交的冲击。
与其追逐跨省扩张的表面繁荣,母爱e百更在意的是省域密度的长期复利。
用密度换来供应链与履约效率,用三元结构建立利润自修复,用五感门店把专业变成证据,用伙伴唯一性守住心智清晰,用增长与供给两大系统收束变量,用阶段化推进把可复制变成“可复利”。
也许,这是一套更稳的打法,也是一套更长的打法——把一家连锁的初心,收束成一个组织的定力。
发布于:北京市